'
Copyright © 2017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主页 > 新闻动态 >

繁花不谢流水不停:金宇澄与陆元敏的此河旧影

2013-01-14 17:01    文章来源: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 浏览:

屋顶 金宇澄绘

1962 金宇澄绘

静安寺 金宇澄绘

评弹 金宇澄绘

苏州河 陆元敏摄

◎赵晨

“金宇澄&陆元敏此河旧影:从繁花到苏州河”展览于2022年1月16日在金陵城中揭开帷幕,在未尽的寒冬气息中,繁花再次盛开,裹挟着苏州河的湿润气息,借由图像将观众一次又一次拉回上海市井的烟火漫卷中。金、陆两位的人生轨迹都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千丝万缕地裹结纠缠在一起,生于斯长于斯,因此“述说上海”可谓是他们两位念兹在兹的人生旨归与艺术追求。

1怀旧

时间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全人类无可抵御的流逝,因而怀旧成为人类艺术创作中的一个关键词。在这个关键词的指引下,普鲁斯特写出《追忆似水年华》;德加用一生的记忆刻画身着芭蕾舞裙的女孩;金宇澄书写《繁花》《回望》《洗牌年代》;陆元敏用相机记录光影流变中的上海现实,这些都是怀旧情绪的产物。其实金、陆两位老师对上海的复杂情感并非二人独有,不妨将这份怀旧的情绪放入上海书写的历史中来观望。

自卓越的张爱玲之后,上海书写中总是沾染着不可避免的伤感情绪,这份伤感贯穿着这座魔幻城市的发展,跨越开放、战争、日常、破碎等形态,凝结成一系列的“上海怀旧”。无论是陈丹燕与程乃珊笔下上海小女儿的呢喃,还是王家卫镜头下苏丽珍那二十七套旗袍的精细繁复,无论是王安忆《长恨歌》中不朽的上海三小姐之都市传奇,还是如今王占黑、张怡微等人的上海新故事,这些或以文字或以光影表露出的怀旧情绪都是对“摩登上海”(李欧梵语)的追忆与回应。

上海自从开埠以来就被现代性的神话所缠绕,曾经名为松江的江南小县城一跃成为璀璨的“东方巴黎”。这其中的变迁固然充溢着无数的华灯光彩,但光彩之下还有民间固有的恒常生态。和平饭店也好蓝屋也罢,弄堂也好工人新村也罢,都可归列其中。“民间”似是应对时间魔力的一则妙计,本次展览所集中呈现的便是“民间”的复杂之美。

金宇澄的画作粗粝、自然、生动,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以耀眼的色彩与细腻的笔触勾勒描摹着都市众生。这众生不是朝向人群与街道的,而是内敛封闭的,衣架、花瓶、大提琴等都能幻化成人性的显露与表征。一双凌空的大手将古典的静安寺从摩登的商业区中抬起,似是对旧事旧情的深切追念与对新景新象的决绝矜持。怀抱琵琶的旗袍女郎更是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凛立于城市上方,上帝不响,晚风轻扬,上海的旧生活只有老虎窗旁的鸽子知晓。

陆元敏的摄影亦有此怀旧之意,然多了几分安慰与乐观,展览墙上已明示:“只要记忆里的景象还在,人顿时安心。”简短的话语背后是对镜头与记忆的无比信任,在光影的终极——黑白的统摄下,旧上海的风物人情一一显露。河畔怀抱孩子的母亲,天台上打滚的白猫,老旧的居民楼与锁链,这些都不是整体的上海景象,但却以充沛的感知与精巧的细节完成了对上海记忆的填充,填充的缝隙便是斑驳的民间。

苏州河与上海的关系是微妙的,此河不像黄浦江那样声势浩大地穿越城市腹地,一波一浪的翻涌似乎都在宣告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绝对影响。苏州河更体己、熨帖、温和,滋养着河畔的人,应和着船舶汽笛的声响,水波荡漾间见证着城市另一端的喧哗与骚动。作家苏童讲:“对于居住在河边的人们来说,河流是一个秘密。”其实秘密在于河流与时间的互文。河流是流逝时间的最佳实体表征,河水的流动之形呼应着时间之流与逝,从子在川上吟咏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开始,河流与人的关系之中便多了一层流逝后的追念与怅惘。苏州河是曲折的,弯曲的河道总是经过城市的背面,滋养着城市的别样生机。《繁花》中的小毛就在苏州河边长大,河边有练功师傅,有仁与义,河边还有姝华吟词,有思有情。河水静默,能够容纳这城市的宁与噪。《苏州河边》歌词唱道:“我们走着/迷失了方向/迷失了方向/仅在岸堤河边里/彷徨/不知是/世界离去了我们/还是我们把她遗忘”,苏州河也许永远不会离去,她的静默亦能够承载人们的彷徨,因为金宇澄和陆元敏两位老师以怀旧的目光将其定格在时间永恒的艺术河道上,是怀念亦是反思,只要望一眼,便可召唤河流的秘密。

2虚实

虚实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组重要文化范畴,虚是留白与想象,实则指向实在与呈现。展厅背景采用统一的白色展面,金宇澄的版画与陆元敏的摄影安放其上,井然有序。正是白色之宁之洁最能承载图像中的变迁与流变,世俗生活的杂乱与纷繁。

金宇澄的画作不仅呈现出时间的流逝,也表现出空间的变化,变化形式包含重组、拼接、想象,例如白鲸巨口与人群、海岸线的组合。总体说来,其画作中的空间可以分为虚构空间与具体空间,是记忆、想象与上海现实都市的结合。具体的空间包括静安寺、思南路房屋屋顶、电车车厢、上海街道等等,但是作者都借由添加虚幻元素对这些具体空间进行了二次改造,实现对“上海”的重建,使得观众在欣赏画作时有奇异之感,所谓“陌生化效应”。

虚幻空间并非简单地推翻具体空间,亦模仿现实构造,而是在虚实的沟通之间完成了作者本人对现实的有效介入与思考,因而其画作中蕴含着浓郁的隐喻象征意味。如《原来》画作所呈现的,高楼大厦那层层叠叠的格子间覆盖了江南水乡的青瓦白墙,其背后蕴含的传统与现代的角力借由建筑形态的更迭呈现出来,对旧景的追念怀旧之情也自整齐划一、了无生趣的窗格中飘逸而出,虚实相映,意趣横生。所画之物是实,绘画之心是虚,以幻想之笔描摹现实人生,以文学之外的眼光融入画境,这是金老师的尝试。

陆元敏选择观看现实的方式是摄影,光影是其摄影的核心,也是其怀旧的表达途径。或许正如苏珊·桑塔格所指出的,摄影是一门挽歌艺术,是一门黄昏的艺术,因为“相机开始复制世界的时候,也正是人类的风景开始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发生变化之际:当无数的生物生活形式和社会生活形式在极短的时间内逐渐被摧毁的时候,一种装置应运而生,记录正在消失的事物”。或许陆老师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业已逝去的东西,而是那个事物正在流逝的瞬间。留下的事物组成了一个上海,诸如老洋房、诸如悬挂在上海体外的心脏——东方明珠,同时那些逝去的事物组成了另一个上海,诸如苏州河上漂浮的油污、诸如盛夏夜晚发烫的草席。陆元敏边走边看,边看边拍,利用相机镜头与时间的巧妙衔接捕捉、拼接都市中的罕见光影,为都市时空注入视觉生命,在记录的瞬间实现某种超越。于时间而言,光影是一种灵动的印刻;于空间而言,光影自身完成了对虚实空间的巧妙切割。在光影的作用下,都市景观具有了明与暗、深与浅、虚与实,这是镜头的玄妙所在。

本雅明曾提炼出都市漫游者这一形象,漫游者是现代的产物,他有独特的生活节奏和思考方式,他存在于人群中却又间离,他不断漫步游走,不断巡视张望。陆元敏也许正是这样一位手持相机的游荡者,他与现代都市节奏有距离,又居于都市生活的中心地带,他冷眼旁观,又热衷记录。

在观看上海这桩事体上,如果说金宇澄选择的方式是回望,那陆元敏选择的方式便是游荡,在回望与游荡之间新的城市景观出现,并默契地交汇于本次展览中。

3对话

金、陆两位都曾举办过各自的个展,此次合展别具深意,两种观看上海的目光交汇到一起,就像将两种化学元素放置到同一个反应堆里。

我们可将金宇澄的画作与陆元敏的摄影视为两种关乎上海的声音,两种声音在同一展览空间中不断地对话、碰撞、回响,在自我与他者的对话之中更清晰地识别自身,更明确地辨认他人。从繁花到苏州河,这场与上海有关的展览,其灵魂就是对话。

在洁白展厅中两类作品的体裁差异能够得到最清晰的呈现。版画经由色彩渲染,色调明朗鲜艳;摄影色调黑白为主。同一主题经由两种体裁的演绎,生发出盈润的阐释解读空间,似是在佐证上海这一超级大都市的丰沛容量与多样面向。不同的体裁展现了两位创作者不同的艺术风貌,这风貌亦是作者与城市的对话。金宇澄与陆元敏的创作并非一日而就,而是有一个随着城市发展而积累而沉淀的过程,这过程中他们对于城市的观察角度会变化,对城市的感知也会不同,但是贯穿始终的是他们对于上海这一城市的深情。变化与不同的底色是常与同,他们的眼光终究还是在变与不变、同与不同之间游走、停留,这些作品不仅是创作者的心灵底片,也是他们写给这座城市的一封封密语书信,也是城市给予他们的静默表达。

这场对话式的展览也完成了作品与观众的对话。展览的节奏顺着苏州河流淌的脉搏跳动,这动之韵律无形中吸引着观众在苏州河日复一日的蒸腾中感受金宇澄与陆元敏两位老师作品中的一呼一吸,呼吸之间凝结出的是上海的情貌,上海的多元,作品之独特。河流的底色不是巨浪翻涌的英勇翻腾,而是市井烟火的悠悠流淌,都市的红男绿女、印象众生都随着苏州河悠悠度日,如此方是上海本色,亦是展品本心。观众们在惊叹“这才是上海”或“上海还有这一面”时,两位老师的作品定会在展厅中相视一笑,随后不响,这不响是被理解的欣喜与释然。

其实,上海长久以来都缺乏理解,来往的行人被外滩璀璨的灯光秀与梧桐区的飘絮所迷惑,忘却了城市浮华外表下真正的底色叫做民间,民间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也是生机勃勃常看常新。这场展览与其说是一场追忆式的挽歌,不如说是一场修复与重建,修复被漠视的上海角落,重建当代上海的精神想象。

“此河旧影”绽放于寒冬,将于春日收尾,展览之美,竟期待春日可迟迟。即便春日不来,也有繁花不谢,流水不停。

(作者:)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动态 聘任系统 创作研究 创作基地 学术论文" 网上报名 创作中心 聘任查询 聘任要求"

认证程序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汤用彤国学院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
 

主  任:王慕石 

认证程序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的唯一以“文化艺术”命名的普通本科艺术院校,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经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批准,于2017年11月挂牌成立,该中心隶属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汤用彤国学院,是以书法文化艺术研究创作为核心的艺术性科研专业机构,以弘扬和促进中国书法文化研究发展为目标的非盈利性机构,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秉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服务于我国的书法文化艺术事业,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书法文化艺术研究、创作、教育基地。

热点推荐

  • 唐伯虎早年真迹现身美国
  • 282幅年画展出 浓浓年味尽
  • 耀江影视传媒集团董事长
  • “键盘乐六百年”今收官
  • 楚剧再进人民大会堂 夏青
  • “贝九”燃爆音乐厅
  • 繁花不谢流水不停:金宇
  • 书法圈中怪相频生,“盲
  • 水墨为上--书法艺术的当代
  •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 百度关键词: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创作中心、中国书法研究、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汤用彤国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研究、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书法研究所、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书法文化研究创作中心、
    百科